新型肺炎疫症持續,近日更爆發第五波疫情,學生再度回歸在家上網課的日常。上課安排「變來變去」,學生與家長同樣無所適從。
疫情持續,當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,有機構的調查發現,超過一半受訪年青人認為在新冠疫情持續的一年感到有精神壓力。不過當中有六成表示即使精神受到困擾,亦不會向人求助。受訪學生表示,他們認為令自己精神健康變差的主要因素為學業壓力、缺乏時間和擔憂升學及未來發展等。
據保安局禁毒處在 2021 年第三季的資料顯示,21 歲或以下青年初嚐吸毒的個案大增。青年發展機構啟勵扶青會去年年底曾經進行問卷調查,調查訪問了本港逾 1300 名年齡介乎 14 至 24 歲的青年,當中超過 5 成受訪者感到有精神壓力,3 成 4 人表示過去一年大部分時間感到憂慮及難以集中。
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,假如青年的抗壓力不足,負面情緒長期累積,有機會引發消極反應,例如自殘、濫藥和酗酒等。青少年有機會無法找到合適的支援服務,而形成長期問題。所謂,預防勝於治療,要預防精神問題,最重要是給予青少年足夠的關注,其次,青年藥物教育的重要性亦同樣不可忽視,聆聽他們的需要,以同理心回應才能做成為他們的後盾。